长青学习wqxsh.com

2018年三亚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7-01-19 化学 点击:

2018年三亚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由于板式问题,试题可能会存在乱码格式,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三亚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3.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SiF4↑+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蒸发食盐水             

D.

称量固体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D.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7.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Mn、Mg、Cu              B.Mg、Mn、Cu              C.Cu、Mg、Mn              D.Cu、Mn、Mg

8.“砳砳”(音:lèlè乐乐)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如图),制作它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绒,内充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砳砳”的外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纯羊毛和合成纤维可用燃烧法区别

C.纯羊毛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纯羊毛好

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0.“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CaCO3  石灰石   碳酸钙              B.CaO   生石灰   消石灰

C.Ca(OH)2熟石灰  氢氧化钙              D.NaOH  烧碱  苛性钠

12.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3.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

A.面粉加工厂              B.加油站              C.石灰厂              D.煤矿矿井

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的关系

C.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D.胃酸(盐酸)过多可服用氢氧化镁.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值与服药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化学填空题(本题共3题,共30分.)

15.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如图1所示,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红枣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铁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  (填“贫血”或“佝偻病”).

③如图2所示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2)煤、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  (填一种)等新能源.

16.氧气、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①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②B图试管1中的气体为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将4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A.40g B.50g C.100g D.140g

(3)生活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的一种常见方法是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  .

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军事上用于制造隐形飞机涂层的四硫富瓦烯(C6H4S4)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四硫富瓦烯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三、实验题(共16分)

18.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题,共12分)

19.硝酸铵(NH4 NO3)是一种常见的化肥.请回答:

(1)硝酸铵属于  ,KNO3属于  (选“钾肥”,“氮肥”“复合肥”)

(2)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0.(8分)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8年三亚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食盐是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食盐是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SiF4↑+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利用物质的种类和数目来判断基本反应的类型,HF、SiO2、SiF4、H2O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

【解答】解:A中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而上述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故A错误.

B中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而上述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B错误.

C中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而上述反应中无单质,故C错误.

D中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化合物与化合物,上述反应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虽利用了新信息,但习题较简单,学生应大胆去对未学过的问题利用课本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答.

 

4.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过滤             

C.

蒸发食盐水             

D.

称量固体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D.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是因为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变干,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用水可以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Mn、Mg、Cu              B.Mg、Mn、Cu              C.Cu、Mg、Mn              D.Cu、Mn、M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各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比较作答.只有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解答】解: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可知Mn>H;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可知Mg>Mn;又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H.故Mn、Mg、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Mn>Cu.

故选:B.

【点评】金属活动性的比较一般通过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与相应的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来进行.

 

8.“砳砳”(音:lèlè乐乐)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如图),制作它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绒,内充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砳砳”的外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纯羊毛和合成纤维可用燃烧法区别

C.纯羊毛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纯羊毛好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题意,制作“砳砳”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绒,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根据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成纤维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制作“砳砳”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绒,纯羊毛绒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纯羊毛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征、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合成纤维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方法能区分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以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空气中有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空气都没有气味,故不能区分;

B、一氧化碳和空气都没有颜色,故不能区分;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能够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发生变化的是空气,故可以区分;

D、一氧化碳和空气与澄清石灰水都不会反应,不能区分.

故选C.

【点评】掌握区分物质的一般要求,记住一些常见物质的不同性质,例如:颜色、硬度、状态等.

 

10.“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C、根据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D、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故B正确;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C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CaCO3  石灰石   碳酸钙              B.CaO   生石灰   消石灰

C.Ca(OH)2熟石灰  氢氧化钙              D.NaOH  烧碱  苛性钠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CaCO3,其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3

C.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由图象可知: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变化不大;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使KNO3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变化不大,也受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B、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

C、t2℃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使KNO3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下列场所中,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的是(  )

A.面粉加工厂              B.加油站              C.石灰厂              D.煤矿矿井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极限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分别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瓦斯气体,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粉尘发生爆炸,故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石灰厂的石灰不具有可燃性,不必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残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的关系

C.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D.胃酸(盐酸)过多可服用氢氧化镁.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值与服药时间的变化关系

【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A、木炭还原氧化铜会生成金属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原来的固体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金属铜,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应有所减少;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首先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沉淀出现;

C、根据反应物CuCl2的相对分子量比生成物FeCl2大分析;

D、向酸中加入碱性物质时,溶液的PH升高,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因为这是治疗人类疾病.

【解答】解:A、由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金属铜,因此达到一定温度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会越来越少,但不会减到为零,故A错误;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首先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沉淀出现,当盐酸消耗完,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B错误;

C、向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会生成FeCl2,反应物CuCl2 的相对分子量比生成物FeCl2 的大,水的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应该是减少,不应如图增大,故C错误;

D、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镁时,胃液的PH升高,但是不是无限的升高,要符合实际情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图象的正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3题,共30分.)

15.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如图1所示,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红枣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铁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C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 贫血 (填“贫血”或“佝偻病”).

③如图2所示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B 

(2)煤、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3)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 太阳能 (填一种)等新能源.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元素的概念;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1)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例如铁、钙、硒、碘等通常是指元素;

②根据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③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红枣中含有的“铁”、“钙”是指元素;

故填:C.

②人体缺铁元素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故填:贫血;

③A、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刀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米饭中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D、大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填:B;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石油;CH4+2O2CO2+2H2O;

(3)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煤的燃烧;

故填: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故填:太阳能.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6.氧气、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①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②B图试管1中的气体为 氢气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2)将4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C 

A.40g B.50g C.100g D.140g

(3)生活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的一种常见方法是 煮沸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 洗菜水浇花等 .

【考点】水的净化;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①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在进行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

②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分析计算;

(3)根据生活中硬水转化为软水方法和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实验时红磷应足量,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故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故正确;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测定结果会偏小,故错误;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故正确;

②电解水时,试管1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试管2中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2)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  40g×35%=(40g+x)×10%,解得:x=100g;

(3)生活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煮沸,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等.

故答为:(1)①C,②氢气,吸附;(2)C;(3)煮沸,洗菜水浇花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基础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军事上用于制造隐形飞机涂层的四硫富瓦烯(C6H4S4)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四硫富瓦烯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填:离子;

(2)四硫富瓦烯(C6H4S4)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物质的类别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实验题(共16分)

18.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四 .

【实验探究】(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 +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酸或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题,共12分)

19.硝酸铵(NH4 NO3)是一种常见的化肥.请回答:

(1)硝酸铵属于 氮肥 ,KNO3属于 复合肥 (选“钾肥”,“氮肥”“复合肥”)

(2)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0 .

(3)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12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因为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应属于复合肥.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因为含有氮元素与钾元素两种元素应属于复合肥;

(2)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3)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2):(1×4):(16×3)=7:1:12;

故答案为:(1)氮肥;复合肥;

(2)80;

(3)7:1: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 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由图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2g,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

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2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

x=9.8g

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18年三亚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m.wqxsh.com/shiti/18639.html


推荐访问: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答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