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学习wqxsh.com

2018张家口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6-10-16 化学 点击: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张家口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冰淇淋融化              C.铁钉生锈              D.光合作用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液态氧              C.空气              D.五氧化二磷

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              B.酒精用作燃料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用石墨制铅笔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6.(张家口中考化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8.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则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

10.(张家口中考化学)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加热时温度高

11.某同学用量筒准备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9mL              B.大于9mL              C.等于9mL              D.不能确定

1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              B.③④①②⑤⑥⑦⑧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13.“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分子重新组合

B.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

C.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D.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15.钠元素和钙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1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B.水分子

C.氢离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18.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  )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原子

19.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铁              C.氧              D.铝

21.对于Na和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一种元素              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23.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A.2C              B.Fe              C.N              D.H2

2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2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26.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27.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28.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9.(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3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A﹣x+2              B.A+x+2              C.A﹣x﹣2              D.A+x﹣2

 

二、填空题(共30分)

31.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32.以下物质: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空气 ④铜片 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 ⑦自来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其中: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

33.(6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  ;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  .

34.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

(4)5个铝原子:  ;

(5)3个铁离子:  ;

(6)5个硫酸根离子:  ;

(7)2个水分子:  .

35.二氧化硫是由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  和  组成的.

36.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7.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表中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  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三、实验题(共10分)

38(张家口中考化学).以如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红砖粉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能否起催化作用:

①A、B试管中均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A中加入1克红砖粉.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B试管口,A管口木条复燃,B管口木条不复燃;

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

④观察滤渣的颜色和状态;

⑤称量滤渣的质量为1克;

⑥将滤渣加入到B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请回答:

(1)通过实验②,你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⑥的目的是:  .

(3)若省掉步骤⑤,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你的理由是  .若省掉步骤⑥能否到达实验目的?  .你的理由是  .

 

张家口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冰淇淋融化              C.铁钉生锈              D.光合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淇淋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液态氧              C.空气              D.五氧化二磷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五氧化二磷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烟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各选项中只有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              B.酒精用作燃料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用石墨制铅笔芯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石墨制铅笔芯属于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向下倾斜分析;

C、根据氧气密度分析;

D、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错误;

B、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为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故B错误;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收集、验满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7.(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是通过感官器对颜色、气味、状态等感觉到的东西,生成物不是反应现象.

【解答】解: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反应现象而是生成物,故A错误;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且发出黄色火焰能通过感官器官感觉到,故B正确;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璧有水雾产生,故C错误;

D、因为在没验证前我们不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应说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则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

B、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原则,要做的“三不”:不能用手拿任何药品,不能用鼻子直接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药品.

C、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

D、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管壁.

【解答】解: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操作错误.

B、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也不可以用手直接去拿,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和滴管的使用的方法,知道错误操作会引发的后果.

 

10.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A.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加热时温度高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试管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题目中操作的目的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解:①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是为了防止烧杯底部受热不均匀而使烧杯破裂;

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是为了时试管底部受热均匀;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④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试管底部接触焰心,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

故上述操作都是为了防止容器破裂.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熟知给试管加热时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某同学用量筒准备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9mL              B.大于9mL              C.等于9mL              D.不能确定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量筒的刻度上大下小,用量筒量量液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量大于读数;若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的量小于读数.该同学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1mL,说明剩余的液体不到11mL,故实际倒出的液体大于9mL.

【解答】解:因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1mL,剩余液体不到11mL,因此倒出的液体大于9mL,选项A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量筒的使用,操作有误的分析.

 

12(张家口中考化学).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              B.③④①②⑤⑥⑦⑧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意思是说汤沟酒的香味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原因是酒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远处人们的鼻子之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14.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A.分子重新组合

B.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

C.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D.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其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

【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张家口中考化学).钠元素和钙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选D

【点评】明确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是解答本题关健.

 

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从物质中是否含有氧气去分析.

【解答】解:A、水不是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B、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C、过氧化氢中不是也不含有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D、高锰酸钾汪是也不含有氧气,所以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要含有氧分子,就要含有氧气.

 

1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B.水分子

C.氢离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注意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8.(张家口中考化学)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  )

A.分子              B.元素              C.单质              D.原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原子核外共有2+8+18+18+7=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铁              C.氧              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解答.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

【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所以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

故选C

【点评】记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21.(张家口中考化学)对于Na和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一种元素              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Na和Na+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钠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电子数不同.

【解答】解:A、Na和Na+两者核内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粒子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Na和Na+分别属于原子和离子,故不属同种粒子,故B错误.

C、Na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Na+,故二者的电子数一定不同,故C错误;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Na和Na+中电子层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抓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关键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解答】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此项错误.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无关,此项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此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中子数无关,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3.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A.2C              B.Fe              C.N              D.H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表示2个碳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不是化学式,不能表示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24.(张家口中考化学)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定义、内部结构和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的质量很小.故A叙述错误;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故B叙述错误;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的体积很小.故C叙述错误;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6.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7.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中,图示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中,图示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C中,图示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D中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解:A、图示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示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示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从微观上认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8.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数量.

 

29.(张家口中考化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结合所示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镁离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两种粒子属于种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两种粒子属于种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某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不能说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3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A﹣x+2              B.A+x+2              C.A﹣x﹣2              D.A+x﹣2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关系考虑本题,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设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Y则由关系式:Y﹣2=x,所以Y=x+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A﹣(x+2)=A﹣x﹣2.

故选C.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要熟记它们并能灵活运用.

 

二、(张家口中考化学)填空题(共30分)

31.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2)高锰酸钾受热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考点】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2.以下物质: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空气 ④铜片 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 ⑦自来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其中:

(1)属于混合物的有 ③⑦⑧⑨ ;

(2)属于纯净物的有 ①②④⑤⑥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1)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新鲜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自来水中除含水外,其中还溶解了一些物质;过氧化氢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和水;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甚至还有末完全反应的氯酸钾,故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气、蒸馏水、铜片、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均为纯净物.

故答案为:(1)③⑦⑧⑨;(2)①②④⑤⑥.

【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3.(张家口中考化学)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①②⑥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①②④ ;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⑤ ;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 ③ ;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 ⑤ ;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 ⑥ .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分子、原子、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填:①②⑥;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故填:①②④;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填:⑤;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质子.故填:③;

(5)一定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故填:⑤;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离子.故填:⑥.

【点评】解此题要了解各种微粒的电性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内容,难度较小.

 

34.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3)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H2O2 ;

(4)5个铝原子: 5Al ;

(5)3个铁离子: 3Fe3+ ;

(6)5个硫酸根离子: 5SO42﹣ ;

(7)2个水分子: 2H2O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填:N;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

(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故填:H2O2;

(4)5个铝原子就是在铝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5,故填:5Al;

(5)3个铁离子就是在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Fe3+;

(6)5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SO42﹣;

(7)2个水分子就是在水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2,故填: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5.二氧化硫是由 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 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 和 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 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 硫元素(或氧元素) 和 氧元素(或硫元素) 组成的.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硫元素(或氧元素);氧元素(或硫元素).

【点评】熟知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6.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 143 ,核外电子数为 9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与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相等,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与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相等可知,铀的核内质子数为92,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也为92,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可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5﹣92=143;

故答案为:143;92.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要熟悉原子的结构中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7.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15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氩 ;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表中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 三 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电子层数相同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特点分析;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为阳离子;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

(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即氩.

(3)由表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表中元素都有三个电子层,故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1)15;(2)氩;(3)3;(4)三;电子层数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中一个小方格中的信息、排列规律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含义,综合性较强.

 

三、(张家口中考化学)实验题(共10分)

38.以如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实验设计题;科学探究.

【分析】用浓氨水来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化学上很经典的一个实验,其原理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比较快地运动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

【解答】解:(1)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则会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锥形瓶口滤纸变成红色;

(2)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A中,使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B中的酚酞不与碱性物质接触,故不会变色,由此可以得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结论,故填: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比试验,故填:对比作用,说明酚酞的变色与空气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红砖粉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能否起催化作用:

①A、B试管中均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A中加入1克红砖粉.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B试管口,A管口木条复燃,B管口木条不复燃;

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

④观察滤渣的颜色和状态;

⑤称量滤渣的质量为1克;

⑥将滤渣加入到B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请回答:

(1)通过实验②,你得出的结论是: 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

(2)设计实验⑥的目的是: 为了验证红砖粉末化学性质不变 .

(3)若省掉步骤⑤,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不能 .你的理由是 省略后不能验证红砖粉末反应质量不变 .若省掉步骤⑥能否到达实验目的? 不能 .你的理由是 省略后不能验证红砖粉末化学性质不变 .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红砖粉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进行解答;

(2)根据设计实验⑥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进行解答;

(3)根据确定一种物质是催化剂时,不但要确定它能否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要确定它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实验现象向A中加入1克红砖粉.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B试管口,A管口木条复燃,B管口木条不复燃可知红砖粉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

(2)设计实验⑥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红砖粉的化学性质不变;

(3)省掉步骤⑤不能到达实验目的,因为省掉后不能证明红砖粉质量不变;省掉步骤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省掉后不能证明红砖的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

(1)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

(2)为了验证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

(3)不能;省掉后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质量不变;不能;省掉后不能证明红砖粉末化学性质不变.

【点评】在确定一种物质是催化剂时,不但要确定它能否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要确定它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只有这两条都不变,才是催化剂.

第32页(共32页)

 

2018张家口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m.wqxsh.com/shiti/16338.html


推荐访问:化学试卷图片 2018河北中考化学